首頁
藝術家
展覽
新聞
視頻圖片
商店
聯繫我們
我的
英語
0
新聞
篩選
分類
標籤
作者
顯示全部
所有
bzart
BZ艺术创始人张芳邨
BZ藝術發明專利
書籍報刊
展覽
新聞
權威藝術評論
聯繫我們
視頻
所有
BZ狀態
BZ藝術展覽
BZ藝術研討會
清華大學
藝術評論家
榮劍
錦都藝術中心
錦都藝術中心,BZ狀態
所有
BZ 藝術
管理
liuzhendongvip
2018年8月28日
為一個穿梭宇宙與自然的藝術家而驕傲
为一个穿梭宇宙与自然的艺术家而骄傲 文/ 张国华(“798艺术区”主任 ) 张芳邨的BZ艺术作品给人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其科技與藝術表現力的結合,通過BZ方法讓人耳目一新!特別是他的宇宙與天地之間對話的作品,讓人感覺作者是星外之人,把大自然與宇宙間的變化和未知,通過藝術的符號,表現的高深莫測,讓人聯想到世間的另外一面!看到他的作品,不禁讓我們有些懷疑它們是否真的出自人類之手?我們找不到答案!因為在人類美術史上還不曾看到有人用這樣的方法和形式來表現。他獨到的表現形式是科學與藝術結合所產生的BZ演變,形成一種新奇的畫面,給人的視覺以強烈的震撼,像穿越了宇宙時空,置身於天地之間,讓我們看到今天的人類,在用辛勤的雙手與智慧描繪著大地、描繪著自然,描繪著宇宙空間。 在茫茫宇宙中,也一定會有人一樣的生物存在,他們也一定會用另一種方法,詮釋著地外星際間的關係,就像我們的藝術家一樣地去創造出天體宇宙的朦朧畫面。每当我看到张芳邨的BZ艺术作品,便感覺透視出其中所暗含的未知畫面,給人以視覺的審美啟迪與心靈上的震撼,就像時空穿梭到無限遙遠的時空點,重新解讀美術領域裡這一BZ藝術繪畫語言的新的內涵。我们从他的画里就可以看出张芳邨的绘画基本功底是很深厚的,無論是在塑造人物上,還是在傳統繪畫上,特別是在創作《中國夢》的題材作品當中,無不透露出他超凡脫俗的表現力。在探索繪畫藝術追求創新的路途中,他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新軌跡。 我跟张芳邨认识时间不长,但是感覺到他是一個對藝術非常執著的人!大家知道搞理性研究的人,要耐得住寂寞;搞行為藝術的人跟搞理性研究的人,有很多的不同之處。 张芳邨的BZ艺术与绘画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创新,跟傳統的不一樣。他是用一桶一桶的自己配置的顏料,以科學的配方,在特殊的布、紙、瓷片上,通過一種BZ的化學反應,讓顏料自身產生出不一樣的運動軌跡,展現人們面前的則是一幅又一幅的從未見過的繪畫作品。人們不禁好奇,他的畫是怎麼畫出來的?但他只告訴你BZ!其實BZ從理論上說是一種裂變,是一種碰撞,是一種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這種繪畫方法是他經過多年的研究,反复的練習揣摩和反复的計算實驗才得以成功的。 张芳邨通过他的创新、理念和實踐,把大自然與宇宙的關係通過他的思想表現出來,讓人們除了能夠看到傳統的繪畫歷史,還要看到獨創的新的藝術理念。我們不禁感嘆,這得需要多大的膽量、決心和智慧,才敢去独创一条荆棘丛生的新路?张芳邨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探索到一條新的路徑,這是所有藝術家都在追尋的路徑。由于张芳邨的思想与众不同,於是他成功了,他給我們展現出一件件不尋常的藝術作品!我們為他祝賀!我們為中國有這樣一個穿梭在宇宙與自然之間的年輕藝術家而感到驕傲與自豪!一件高超的藝術作品是否成功,就要看它是否能夠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即震撼、新穎、創新、脫俗。 张芳邨的艺术之路,就是一個創新之路。幾十年來,他孤注一擲,生活、事業和精神幾次處於崩潰的邊緣。很多朋友勸說他:這很難成功,很難出來你想要的作品。但他不怕!一直努力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努力實現著自己的夢想。應該說,近幾年來他的努力有了可喜的回報,在很多的藝術展覽當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與作品。 我們看過吳冠中晚年的作品,特別是表現點、線、面關係的畫作幾乎達到了極致。但我们对比张芳邨的作品时,我發現他的點、線、面的色彩,讓人看著是那樣的協調、流暢,似乎他是在用心靈把要表現的內涵,通過獨創的藝術手法,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但是你看不到他是在哪一個地方起筆,哪一個地方落筆,哪個地方是用什麼原理和什麼方法銜接起來的?實際上他所運用的方法就是一種BZ裂變與自組!每一次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這種結果是通過精確的測算,仔細的配比,耐心的實踐,才產生出的奇特的效果。所以他的繪畫雖然和吳冠中大師的作品都是在表現線、點、面的關係,但是他不露痕跡,給我們展現出了一個神奇的畫面,讓人捉摸不透其中的秘密。這種繪畫的神奇之處還在於讓我們駐足聯想,思緒紛飛。我們想到了大地,想到了宇宙,還特別想到了在月球上是否也會畫出這樣的唯美作品?我們對他的作品產生的效果非常吃驚,其實這背後隱含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與苦澀,還特別想到了在月球上是否也會畫出這樣的唯美作品?我們對他的作品產生的效果非常吃驚,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後都有很多的無奈與孤寂。 张芳邨的艺术之路也跟很多成功的艺术家有相同之处,就是要走一條沿著前人走過的路,在繼承前人創造出來的成果的基礎上,對新事物要有新的認識,在表現方法上要有新的創新。张芳邨经过这十几年的坚持与努力,終於給世人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那就是宇宙空間漂浮的藝術靈感與我們地球人類的藝術實踐,終於形成了BZ交融碰撞的光輝典範。 张芳邨是一个基督教徒,他對信仰特別的虔誠。他對談經論道有他自己的認識。就像他的繪畫一樣有他自己的語言,當一個藝術家在探索繪畫的道路上,找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獨特的繪畫表現形式時,我想他創作的第一個目標已經實現。這些年來,张芳邨在布面、油畫、紙質繪畫、海報、瓷板畫,等很多藝術領域中,通過自己所獨創的BZ藝術,都進行了嘗試,而且在很多方面都獲得了成功。 一位陶瓷藝術家曾這樣對我說:“张芳邨的瓷板艺术能达到这样一个水平,以我經歷了60多年的藝術生涯,至今還沒有看到一位藝術家的瓷板畫可以達到這種效果!而且,他首次打破了顏色之間不相融的禁忌,產生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瓷板藝術家用畢生精力去尋求這種方法,都沒有成功,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但张芳邨做到了!他利用BZ科技理论和独自研制的颜料之间的碰撞、相融,才產生了我們常人用筆和其他表現方法都很難表現出來的效果。這種效果應該說是科技助推了藝術的發展,藝術又給予科技理論以視覺上的展現。“
2018年8月28日
宇宙與自然之間的自由轉移
宇宙和大自然作者張國華之間的自由轉移(導演 798 區) 張坊村的BZ件通過技術和藝術表達的完美結合,打動人的獨特表達***秒***. 尤其是, 描繪univerise的通信鼓舞人心的一塊深刻表達了本質的變化和不確定性. 在他的作品凝視, 和懷疑會發生, 是他們真正從人類的手中誕生? 我們無法找到答案! 沒有誰使用這種方法來創建一幅畫一個單身男人. 這種獨特的評判是BZ轉型, 組合
[...]
2018年8月28日
大觀
大观 ——张芳邨的BZ釉画艺术 文/程仁发(陶瓷评论专家) 2013年秋,张芳邨老师来艺术馆参观时,我們偶然相識。相談甚歡,看了幾幅他的釉上彩瓷板畫,令我眼睛一亮。其用色之大膽及豐富的變化是我從未看過的,不像是在瓷板上所作的畫。然而,作品構圖張合度、色彩及色階的豐富變化看起來卻又那麼自然舒適,一下將我帶進一個沒有任何束縛,可以放下身心的世界。 被张芳邨老师画作和其温文尔雅的风格所吸引,繼而了解了一些我首次接觸的BZ繪畫藝術。BZ艺术及理论是张芳邨老师首创并提出的绘画界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其在这一领域获得的专利见证了张芳邨老师在艺术探索中所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就。BZ藝術作為繪畫藝術的一個新流派,可以應用到多媒介的繪畫藝術中,如油畫、國畫、水粉、瓷畫等,這一重大變革或許會帶來深遠的影響。 在和张芳邨老师的交谈中,我甚感兴趣于他的创作思想。如果說他發明的專利使色彩更加絢麗的話,那是科學技術上的突破。那麼,為什麼整幅作品使人如置身茫茫宇宙中,而欲无穷无尽地遨游?如张芳邨老师所述,其創作過程中始終以充滿全心的愛與宇宙交流,正是在這種愛心與信念的作用下,從根本上解決了科技上(BZ繪畫應用材料)的問題,進而促使藝術上達到意想不到的提升。 那麼,在1300多度的窯溫下,张芳邨的BZ艺术还能否应用到高温釉画呢?张芳邨老师说这正是他要攻克的一个课题。他此次來景德鎮就是採集各項數據回京繼續研究,來年秋以為期,再來創燒高溫釉畫。 飛短流長,期間,已成為好友的我們亦曾數度聯絡,彼此關切。 2014年的深秋,张芳邨老师如约来到景德镇。經歷幾次釉色調配和創作試燒,終於迎來了出窯萬彩的那一刻。一幅幅磅礴奇妙的釉畫作品如天外來物令人驚嘆,無以言表,無需言表,唯有放下身心,遨遊於作品間才是我覺得該做的事。我甚至自私地想,BZ藝術是最適合釉畫的,神奇的窯變不是給BZ藝術中的震盪和自組合原理提供了一個絕妙的世界嗎?作為一名陶瓷研究者,我衷心地希望张芳邨老师的这一成果及早地转化应用,此乃陶瓷藝術界一大幸事也。 有感於此,賦詩以記之。 大觀 宇宙之神奇, 造化於萬一。 大地夫宏映, 生生者不息。 程仁發 2015年6月 程仁發 國家文博副研究館員,景德鎮陶瓷歷史研究院院長。從事陶瓷文化藝術研究20餘年,发表多篇论文论著,對現當代陶瓷文化藝術的交流傳播作出過積極的努力。
2018年8月28日
震电惊雷之作 无古无今之画——浅评张芳邨的BZ艺术
震电惊雷之作 无古无今之画 ——浅评张芳邨的BZ艺术 文/舒兰(艺术评论家) 张芳邨,遼寧省本溪人士,幼年從父學習繪畫,後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畫室深造學習。其作品榮獲第十二、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作品受到全球藝術克勒公司等藝術機構及國內外收藏家的關注、喜愛和收藏。作為一名開拓創新性職業畫家,他把藝術和科學完美結合起來,首創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革命性“BZ藝術”,這種繪畫表現元素的發現與創立,將會改變人類視覺語言的新思維,也會揭開繪畫史的新篇章。他借助礦物質的化學反應成畫,目前BZ畫法已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註冊了100多種專利及商標。 芳邨先生是一个艺术与绘画原材料结缘的艺术家。他以前的油畫,都在以“與現實貼近”的風格去尋找自我創作的真諦。他關注周圍的人和事物,卻並不喜歡隨波逐流。他自認為他的生活狀態是封閉的,但創作的思路是開放的,且不拒絕任何可以用來繪畫的東西。在中國當代藝術的大潮中,他曾經嘗試塗抹出自己的傳奇色彩,在孤獨卻又執著於創新的路上;在感知中西方繪畫的不同後,他勇敢追求使用融合貫通的方法,用生命的本真去捕捉到了色彩的靈動!他在孩童時代就有畫畫的天賦,在無盡的遐想中信手塗鴉。加之父親的正確引導,言傳身教,他很快就掌握了繪畫的技巧,但是,喜爱憧憬的张芳邨总是情不自禁的想象脱离父亲的指导,希望自己的作品更加昇華,更加燦爛,總在追求超越,尋找方法。正是下放農村的那段時間,給了他無盡的想像空間,他總愛看著雲彩想像,猜測雲彩背後的秘密,陰雨天看到詭異多變的烏雲,他總能找到觀察後心得,烏雲裡有龍有馬、有虎有兔,他感覺到大自然的奇妙。他很想用自己的意志去控制雲彩的漂浮和轉變,甚至於這種想像在他畫畫時,也在尋找這種大自然中的自由狀態,後來,他的油畫在第十二、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中獲得了金獎,他的作品也得到了大家的鼓勵和寵愛,他在感受到無比的自信後,卻並沒有驕傲,卻又對自己有了很大的不滿,就是這自我不滿讓他走上了執著一生的BZ藝術之路。 在沒有介入世界當代藝術的舞台之前,张芳邨一直与油画共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以後,1993年他的作品參加93北京國際拍賣會,同年作品參加國內外畫廊及藝術機構的展覽。榮獲第十二、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2006年12月18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舉辦個人油畫藝術大展。同年,12月12日,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了個展新聞發布會。他以其獨特而穩重的繪畫風格開始活躍於中國當代藝術及世界當代藝術的氛圍中,並多次參加了海內外舉辦的各類重要展覽,作品被諸多國際機構所收藏。就繪畫而言,繪畫語言的表現性毋庸置疑地提升了作者想要敘述的情緒“博愛”,表現出更富於自然化、變化及獨具詩意的精神境界。他在立足於對藝術和技巧的思考之外,又探索藝術對生命本真問題的捕捉。這是從具象飛躍到意象的大跨欄。 我們說: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如果想要迅速地佔領藝術家們通常需要的榮譽和地位,除了以特殊才能達到的自我呈現和被外界承認之外,也應解除藝術家自我思維定勢的諸多限制,张芳邨正是把握了技术与实践的理性过程,又突破了技能之外的思想、觀念、情感等感性思維堡壘的製約。由此可见张芳邨是成功的! 如果人们只是用狭隘而简单地考虑:中國當代藝術的中國文化背景,便會非常自然地陷入一個讓人迷惑的陷阱:自然而然地以為中國當代藝術甚至20世紀的整個中國藝術都在跟著西方的鼻子前行。又引出另一個不可化解的思維怪圈:中國藝術如何擺脫西方中心主義觀念的束縛。對於繪畫,张芳邨却有自己的见解,他說:我所謂的繪畫,就是追求美,追求一種對待人生和境遇的心靈態度!我們祖先有四大發明,是他們引領著整個科技的發展,我想繪畫也是,藝術是沒有國界的,我需要用祖先的智慧突破當前的中西方繪畫枷鎖,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充分融合的展現方式―――自然繪畫方式,也就是現在我命名的BZ藝術。 BZ藝術的發展方向包容了社會與文化的外圍創作。他不再是單純地選擇一種藝術的表達方式,而是把現代的行為藝術與古典的繪畫藝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達到了無為而為,無畫而畫的境界,作品意境的表達更加人性化,更具親和力。 每次作畫,他看著畫面在動靜流轉中幻化,他的思想情感都在頂禮膜拜,就像一種神聖的超度儀式,他在等待自然女神的降臨,然而,每一次自然女神的降臨都帶著不同的面紗,每一次都震撼著畫家的心靈。我們的古人鄭板橋說:“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原不在尋常眼孔中也。”是的,無古無今之畫是我們一般人所不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更不可能出自一般人之手。只有深明宇宙生命意識,窺得自然規律法則的人,才能融古今之理法,通自然物象之靈感、展現個人之情趣,才能畫出此等無古無今之畫。這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是從具像到意像一個質的飛躍,他帶給我們一種更為超脫、遼闊、悠遠乃至更具有幻想的審美感覺。他把對生活、生命獨特的感悟,凝聚在繪畫藝術的釋放、幻化和融匯中;以獨特的藝術演繹方式,將發現、創造、完善融會貫通在每一個細微的色彩筆觸中。 《愛之痕:BZ藝術創始人傳記》,由史青星先生著书,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闡述了從優秀寫實畫家轉型超抽象藝術——BZ自組畫家的艱難歷程,深刻解析了未來人類將因為科學和藝術的充分融合而進入全新的宇宙美學科學時代。 這個由中國畫家創作出來的BZ藝術自組畫以其讓繪畫工具獨立於人類的理念和獨特的宇宙感獲得了業界好評。BZ自組畫,源於科學之謎——化學鐘,它結合了中西畫派的不同特點並且融合了高科技,是大自然與人類靈魂碰撞的結晶。《愛之痕》闡述了BZ自組畫的形成過程,畫家在此層面上,讓宇宙之手來描繪丹青。該書全方位解讀了神奇的科學和藝術結合的BZ自組畫和波洛克等抽像畫大師的相似與不同。書中精選了近百幅詮釋自然現象、宇宙規律的BZ自組畫,讓讀者充分體會愛痕覆蓋生命中傷痕和淚痕的美好和幸福。 書中說:原中央美院院長靳尚誼教授曾有一句振聾發聵的斷言“中國目前還沒有世界影響力的畫家”。但BZ藝術自組畫的出現讓這位中國畫家在科學與藝術結合的領域走在世界的最前沿,讓中國美術界擺脫了多年的壓力和桎梏。這個由中國畫家創作出來的BZ藝術自組畫以其讓繪畫工具獨立於人類的理念和獨特的宇宙感獲得了好萊塢華裔導演孫耀寧的青睞,源於科學之謎化學鐘的BZ自組畫有望被拍成藝術大片! BZ藝術自組畫經由台灣企業家王茗茗策劃展出,名聲大震,王總憑藉對藝術品市場的敏銳嗅覺,率先看到BZ艺术家张芳邨作品的艺术价值,拋開“拖鞋公主”的美譽,轉戰進入藝術品市場推廣領域,張王將聯手把 BZ藝術這種充滿神奇奧妙、五彩斑斕的自組畫,推向世界藝術之高雅殿堂,勇超荷蘭後印象派、表現主義的先驅—梵高, BZ藝術自組畫將影響二十一世紀審美及藝術表現形式,或將掀開繪畫史的新篇章!舒蘭 2015.8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頁
0
18311431550
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