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提出者:
徐虹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學術部 主任
第十一屆美術批評家年會輪值主席
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學術一部副主任。
1985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藝術系油畫專業。
1985—2002年在上海美術館學術部工作,從事館刊編輯、理論研究、展覽策劃和繪畫創作。
1991—1992年在中央美院美術史系助教進修班進修;
2002年到北京中國美術館工作;
曾參與策劃多次國內外藝術展覽和學術研討會,發表的論文和美術批評以當代中國繪畫和女性主義美術批評為主。
我們越來越回到藝術本體的討論,我覺得我們可以進入學院式的話語“何為藝術”的評判,我想我還要更回到傳統一點,畢竟我們今天是在討論藝術問題,而不是討論科學問題,從報紙上,包括電台,關於科學的普及我們都知道,所以我們在這裡再討論的時候就跟大眾討論科學一樣,沒有什麼太大的奇妙之處。
社會發展到每一階段,必然是藝術家技術和藝術之間關係非常密切,使我想到早期的人類繪畫都是畫在洞窟和牆壁上的,等到建築開始要減輕承重,創造了玻璃,玻璃的黑框子裡開始有繪畫的構圖以後,加上宗教的需要,人們開始在《聖經》和木板上可以隨時帶著宗教的圖像來進行祈禱,進行宗教生活,所以單色繪畫就出現了。
所以繪畫和科學在很大意義上,不僅僅是思想,我覺得更多的是在技術的發展和關係上。在中國人畫抽像畫,特別是他的作品的意義,使我們想到的是中國人畫抽像畫怎麼畫?在西方的抽像畫,我們從波洛克以來,大量的熱抽象和冷抽象,我們都知道他們一個是從自然中抽像出一些形體平面畫,另外是表現感情的激情來體現畫面的流動感,一個是非常理性地劃分空間,一個是非常激動地潑灑顏料造成畫面的激情澎湃,使參觀繪畫的觀眾從中感受到藝術家的感情,因為感情是看不到摸不著的,除非他發脾氣、在那裡吵架。一般來說,在繪畫上出現的感情,確實要通過畫面的結構、色彩、線條、畫面流動的方向,以及畫面筆觸的粗細、厚薄等等來去除形象,而純粹感覺到情感的質感。
中國沒有辦法從視覺形象脫離,哪怕是從書法去畫抽象,也是要藉助書法的字的形象,所以對中國人來說,畫抽象非常難,就像吳冠中來說,斷不了這個線。张芳邨的艺术我觉得最大的意义还在于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搞抽象的可能性,他可以去掉他在地球上看到的生長的物體的那種畫像,可以看到的去掉這種形象,他總算可以自由地,可以在宇宙天空裡遨遊,可以去畫一種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既沒有生也沒有死,既沒有一個故事情節也沒有一種情緒的特別要讓人感覺到的高興和悲傷的這麼一些內容。中國人能不能離開這些敘事內容,张芳邨这些绘画还是在这方面告诉了我们一些内容。
比如说如果要把张芳邨的绘画完全用科学或者科学艺术结合,完全用化學反應來說,價值不是很大。為什麼價值不是很大?因為現在任何更有名的藝術家,要想參加今年的科學與藝術,在清華博物館的第四屆,就是用影像來做,影像做的宏觀物理的交融,光的流感,這個效果實在讓人太震驚了,在整個黑房子裡是一個非常大的屏幕,讓人看到宇宙空間,進入各個屋子之間的撞擊,給人的震撼和感覺,物理和科學的反應更是震撼,在平面上一個小的,讓你想像進入到一個宇宙空間,這個直接了,國外許多影像作品已經在反映這方面的內容,而且用影像來反映,有時候也是要一點點畫出來的,有些也是要用暗黃色,通過各種手段來做,可能就是這種方法更多,物質更多,手段更多,影像更光滑,時間感和速度感更合適。
所以完全用現代科技技術來和現代科技的發現混在一起,至少從視覺上和心靈上的反應,這個我覺得從這方面來說,藝術與科學的方法來做,反而更信服。
背景來說,還是要回到學院派的批評上去,還是要看你的結果,還是要看你畫面中最後告訴我們的形象和給我們的感受是什麼樣的,因為人的興趣是自己對自己的興趣,如果沒有人,就算怎麼變化,就是因為人,才開始要考慮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要考慮到終極命運,要考慮到宇宙和我的關係,所以最後還是要回到人。所以我覺得在這裡我還是要回到我的基本形式判斷上。
第二是你在結構上脫離了時間感,我說脫離了時間感就是沒有開始和沒有終結的時間感。如果作為我們一般的敘事,一般的社會敘事,一般的說一朵花、一個太陽,或者說一個我們所認知的社會現象,因為人給世界立了法則,給自然萬物規定了這個秩序,我們怎麼出生,怎麼死,所以從你的作品裡面,從西方抽象繪畫裡發展出了一種沒有時間、沒有啟示的概念,雖然這個概念是科學、物理學的,但是人是用另外一種方法怎麼來解釋世界。
第三是在形式構圖上,你的色彩完全和傳統繪畫色彩相比,冷暖關係可以不顧,但是在整個畫面上強調節奏,互相之間的關聯上,你還是仿造了想像和自然結合的方法。
我為什麼說想像,第一,你想像宇宙的物質之間的溶化是怎麼樣。第二,你從自然中,或者從陶藝的釉的變化,從窯變裡面還是找到了很多可以獲取的形象。第三,你這篇灰的畫裡面,因為沒有時間感,所以你在這個灰的畫裡是沒有方向感的,既不想出來也不想進去。
再就是你(张芳邨)和西方抽象绘画、同波洛克最大的區別,反而有中國的道教思想,有一種飄浮在大千世界自由自在漂到哪裡是哪裡的東西,我反而覺得有東方的思維意識在裡面,有一種非常慢的,浮現在在外面的,非常自由的、生活的量子、生命的波動,讓它自由振動的感覺。所以我覺得你的繪畫與其我們更多地談科學,還不如說在科學影響下,我們怎麼再來理解傳統的東方思維,怎麼用科技方法來表現我們對這種思維的形式上的顯現。這樣的話,我覺得你對中國繪畫的貢獻大於你對科學的貢獻,對繪畫思想在現代物理學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影響下你所解釋的一切和生命有關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