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írek

2018年8月29日

2009年参加09年中国抽象艺术展“重返现代”浙江西湖美术馆·杭州

2018年8月29日

2008年《张芳邨BZ艺术展》在FANGART展出/策展人/方振宁(国际著名权威艺术评论家)

2008年国际著名艺术评论家方振宁:“张芳邨的“BZ艺术”的发明创造颠覆了艺术史超越了以往艺术家对艺术史的贡献!” 艺术和科学的振荡 ——张芳邨的独特·BZ艺术 文/方振宁(国际著名权威艺术评论家) BZ艺术问世 “抽象艺术”一词是20世纪现代艺术中出现的词汇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抽象”的思维早就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特别是那些文明的古国如果没有抽象的思维能力文明不会进步到今天抽象是人类的高端思维形式它是把具象的事物经过提炼之后加以符号化的传达在视觉方面显示为文字和艺术,így,起源于20世纪的“抽象艺术”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的结果中国除了象形文字之外在古代艺术中有诸多的抽象表现除了人为的绘制图案之外也通过偶然的发现来建立新的美学标准例如通过高温让釉自然变色以及冰裂纹的制作方法等都是艺术和科学的振荡结果产生出来的传世艺术品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中国古代艺术中科学和艺术的个案?是因为本文的题目是关于艺术和科学的振荡这是简单概要的梳理一下艺术和科学的历史关系和脉络从而说明这一论述和历史的文脉关系艺术家张芳邨的BZ艺术是中国当今美术界出现的新话题因此BZ艺术引发了一系列的议论和关注关于“BZ艺术”那么我们必须就此做一下简单的“扫盲”首先“BZ ”是什么? 自组织现象 “BZ ”是化学中“Belousov- Zhabotinskii反应”的简称我们需要把时间回放到半个世纪之前的1958年前苏联化学家别洛索夫(Be-lousov,B.P.1893~1970) 首先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化学振荡”他的形式显示为“自组织现象”但当时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承认在那之后生物学家扎鲍廷斯基(A. M. Zhabotinskii)再次证实了这一现象即参加反应的分子在宏观上好像接到某种统一命令之后自己组织起来形成空间和时间上的一致行动所谓“自组织现象”是指自然界中自发形成的宏观有序现象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是大量存在的科学家们认为这种现象渗透到了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时刻被称为“BZ反应”的“自组织现象”是科学世界中的一种学说它是关于化学过程演化的科学自五十年代以来就在化学科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BZ反应出乎意料的现象显示假设我们有两种化学溶液一种是“琥珀色”一种是“蓝色”由于掺混之后分子的混乱运动我们可以想象在给定瞬间有较多“琥珀色”位于容器某一区域过一会儿会有较多“蓝色”聚集这样我们观察到的溶液呈现为“黑或灰色”有可能偶然而不规则闪现“琥珀色”或“蓝色”。de,事实并非如此,itt van,系统开始完全无色然后它突然把颜色改变为琥珀色然后又改变为无色(相当短暂),迅速又改变为蓝色溶液的颜色就在琥珀色与蓝色之间振荡并且所有这些改变都以有规则的时间间隔发生维持着一个恒定周期自动变化它们会自动产生非常美丽的周期性变化的花纹像钟摆一样作规则的时间振荡这些好像“组织化”的现象完全是由内部的原因产生的并没有一个外来的设计者或操作者这种现象在实验中被称为“化学振荡”或“化学钟”自组织现象 这一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对经典热力学理论提出了质疑。1969év,直到现代动力学奠基人比利时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伊里亚•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人们才清楚的认识到振荡反应产生的原因这一理论就是研究了从混沌向有序转化的机理和规律其基本思想都在《从混沌到有序》这本书中有所阐述从此振荡反应赢得了重视它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到了七十年代化学家们又陆续证明了化学振荡中存在的混沌现象并逐渐形成了化学混沌论可以说化学振荡是开启化学混沌论的一把钥匙近20多年来自组织化学反应的研究已经成为很时髦的一门学科然而我们所举例的只是自组织现象的很小的范例自组织定律是与熵增定律同等重要的两大定律之一一个有关宇宙的死一个有关宇宙的生而这种自组织定律的现象启发了艺术家对绘画方法论的认识和对新的领域的开发张芳邨的BZ艺术原理就来源于此科学艺术的启明星 我们考察一下张芳邨的经历会发现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为止他一直从事具象绘画那么是什么让他改变了绘画风格?这其实是一个顿悟的开始对艺术和科学关系的探讨让他认识到科学以数学为语言而艺术以感觉为语言感觉是人的精神和意识的结果科学以数学为语言的结果就是它可以解释超乎人类视觉和想象范围内的世界并预测未来张芳邨认为“如果没有力学提供的抽象描述那么物理学永远也不会超越简单的数学”他进而对自己过去的艺术进行了否定。Ő mondta:“如果没有感觉提供的抽象描述艺术永远也不会超越简单的描摹”(张芳邨《对艺术的感言》2006) 让我们只要回顾一下十九世纪以来的艺术史就会发现近代绘画如果没有科学的启示可能永远在酱油调子里爬行是科学对光的发现让印象派开拓了眼界而把真正的光带进了绘画艺术要求发明 曾是马塞尔•杜象(Marcel Duchamp,1887-1968)的启蒙老师的捷克神秘主义先锋派画家弗朗蒂塞克•库普卡(Frantisek Kupka 1871—1957), 1895年就到巴黎定居他对中世纪的神秘主义和宇宙的起源产生兴趣并醉心于牛顿的科学学说创作了直接描绘牛顿理论和逻辑的作品库普卡曾说“作为本身就是抽象现实的艺术作品要求自己由发明出来的成分组成它的意义来自于形态学原型(morphological archetypes)与适合于它内在机能的构筑形式(architectonic conditions)的一种结合”库普卡的抽象艺术作品被评价为是对奇特生命的表现在此列举库普卡的例子是想说明艺术是要表现“另一种现实”艺术的伟大内涵是将人作为宇宙的一分子始终在追求着无限那么怀着科学的精神进行创作是艺术家的基本姿态张芳邨的BZ艺术是艺术史上艺术和科学的联姻继续也是库普卡所说的艺术要求由发明出来的成分组成的实证从表面上看张芳邨的BZ艺术好像类似美国抽象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l912–1956)的风格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波洛克在绘画史上的贡献是对绘画重力的解放他是第一次使绘画的笔在不接触画布的情况下自由的作画而张芳邨关注的是物质元素之间产生的BZ反应也就是元素之间的“自组织现象”是他的绘画的核心这有些像数码建筑设计中的“自律生成设计”即最小限地控制材料和人工操作来达到自动设计的结果使用调色油混合颜料来作画是传统绘画的常识即使是印象派使用点彩的方法也要先进行配色而BZ艺术则是让不同的颜料在画布上自由流动渗透遭遇让它们在振荡中“自我组织”这种振荡的结果会产生混沌的视觉结果而这种结果是我们所不能控制和预料的BZ艺术自我组织即生命化 我们可以把“自我组织”的过程理解为“生命化”经过人工组织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的过程他会成为我们的记忆我们强化某些部分并把它作为逻辑来记录下来这种自成系统的做法使得我们在即成观念的惯性中不容易接受那些“自律生成的绘画”也就是会对“自组织现象”加以抵触即使是在别洛索夫扎鲍廷斯基的“BZ反应”被承认之前科学家都对“自组织现象”嗤之以鼻其实无论是传统的调色和配色还是BZ艺术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利用颜料的化学作用来达到表现和传达审美的目的传统绘画和BZ艺术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直接控制在何处停止而后者则是施以有限的颜料继续观察自然反应的过程而它的结果总会比我们想象的要混沌和美的多因为这种自组织现象是宇宙自然运动的一部分人类只是发现和利用它而已既然自组织现象是宇宙自然运动的一部分而艺术的创造也不止于绘画艺术家或许会以别的方式参与到永恒的宇宙运动中去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近未来张芳邨的BZ艺术是当前中国绘画艺术界中稀有的存在把他的实践比做艺术和科学的振荡我以为是再合适不过的BZ艺术的创立是世界艺术史上革命性里程碑改变了艺术史的进程颠覆从古至今艺术史及各种艺术流派超越毕加索波洛克等以往世界艺术史艺术家对艺术史的贡献方振宁于后现代城 2008.8.14 方振宁 国际著名权威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艺术家 从1988年开始创作抽象极少主义和观念艺术作品到2000年为止一直在东京从事艺术创作和批评现居北京。1996年至今已撰写百万字艺术评论目前以现代艺术建筑评论和策划为主是当代中国最资深现代艺术评论家之一.博客作家其文笔的犀利及洞察力赢得广泛的读者。 Oszcillálás a művészet és a tudomány között —The unique BZ ART of Zhang Fangcun Author Fang Zhenning(Oszcillálás a művészet és a tudomány között) Oszcillálás a művészet és a tudomány között. Oszcillálás a művészet és a tudomány között, Oszcillálás a művészet és a tudomány között, Oszcillálás a művészet és a tudomány között, Oszcillálás a művészet és a tudomány között. Civilization would not [...]
2018年8月29日

2008年作品在德国法国奥地利举办巡回展出

2018年8月29日

2008年在北京798锦都艺术中心举办个展

2008年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荣剑博士评价“BZ艺术的问世超越了由印象派所开创的色彩革命!” 色彩的解密与革命 ——张芳邨“BZ艺术”解读 文/荣剑(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 BZ反应的基本原理是由前苏联科学家别罗索夫和柴波廷斯基在1959年共同发现并以他们名字中的第一个字母命名BZ反应简称化学钟是一种化学振荡在适当的催化剂如锰和铈作用下用丙二酸氧化溴化钾在皮氏培养器中混合溶液后可以看到培养器中间不断辐射出有颜色的波纹溶液先变成蓝色接着变成红色然后又变成蓝色如果继续添加物质反应将不断进行这个反应完全是一种化学钟这种反应就是所谓的自身催化,Vagyis a reakció terméke katalizálhatja a reakciót,加快自身的合成BZ反应说明了两个重要问题反馈可以做为一种提供振动的方式非生命系统中的简单成分可以产生自发的复杂模式和结构BZ反应长期不被科学界所关注和重视就像化学振荡反应的发现虽然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但却长期被单调的科学思潮所压抑若不是化学钟化学波被观察到了那么也许永远也没有人像普朗克预计光子泡利预言中微子那样意识到有这么一种奇妙的反应·普里戈金在《从混沌到有序》中指出化学钟化学波向传统化学提出了挑战他在对物理化学和生物有序现象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理论其理论观点是一个与周围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是远离平衡的非平衡状态对系统进行微小的扰动或系统自身的波动使某个性质的变化超过一定限度系统便可能发生突破会由原来的无序混沌状态变成时间、Új rendi állapot a térben stb.。这一理论很快受到各门学科的重视对科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更是指出化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非平衡态化学这就是“耗散结构”理论实际上物质世界的一切体系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到微生物动物植物人类和人类社会不论是生命体系还是非生命体系在由低级到高级进化和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这种自组织的共同特性这是世界物质统一的又一佐证能量的运动宇宙万物的运动就是不平衡的表现完全平衡的宇宙将会凝结对生物来说变化终结的平衡态就是死亡混沌论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科学家施莱辛格所说“20世纪的科学将永远铭记的只有三件事那就是相对论量子论和混沌论”物理学家福特也认为混沌论是20世纪科学上的第三次革命。Ő mondta:“相对论消除了关于绝对空间和时间的幻象量子论消除了关于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式的梦幻而混沌论则消除了拉普拉斯关于决定论可预测性的幻想”化学振荡是开启化学混沌论的一把钥匙BZ反应的发现使这一切的发生成为可能普里戈金1968年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在1997年获得了诺贝尔奖BZ反应在艺术色彩构图自然肌理上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或许就是张芳邨的“BZ艺术”的奥秘之所在、A festészet szellemének több emberi bölcsességre és nagyszerű ötletekre van szüksége、蓝是宇宙当中的三原色人的肉眼可辨别的两千多万种颜色都是由三原色组成的张芳邨把三原色稀释到适当程度(可反应的程度)注入空白画布上色彩呈现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奥妙无穷构图形式呈现出混沌无序自然生成无律可循自然肌理呈现出螺旋状海浪式有序的波纹这个自然生成的绘画注定是抽象的它排除一切主题意念情感的注入(这种注入总是有限的)还原了它的纯粹恢复了它的本质展现了它的无限偶然性是它的实现手段内在韵律的交互达到了艺术所追求的气韵生动在平面上推向极致美国有本讲科学发明史的书在一幅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彩色插图下作了这样的说明这位不知名的艺术家对色彩和动作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当人‘发现’了艺术人也就发现了化学把油和颜料混合后色彩让它在岩壁上干透制造了最适合使用的颜料无疑也就是人类所实现的第一次化学作用化学的发展确实是和艺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张芳邨是在1997年画具象油画时发现和创造了这种BZ画法又称“BZ艺术”他潜心探索研究十多年来完善这种画法在绘画过程中他把矿物质的颜料稀释到适当的程度让各种颜料在画布上自身反应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图案画面这种画面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更不可能产生所谓绘画中的赝品这种无意自然形成的表现手法改变了绘画传统意义上的有意调合、Előállítási és leírási technikák,从而彻底改变了从古至今艺术表现以及形式探索的本质艺术表现手法从古代岩洞壁画到今天的当代艺术无不是表现事物的表象以及所谓的思想观念而BZ艺术探索追求的是艺术自身的本源和艺术在物理化学特性中所呈现出的自然性艺术赖以凭借的物质颜料本身自然属性的BZ反应改变了从古到今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使艺术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新形态的可能这个发现是一个能够超越由印象派所开创的色彩革命它真正洞察到了色彩生成变化合成的原理和机制使艺术真正还原到天人合一自然生成的境界艺术家潜意识情感的发挥心灵的介入和观念的主导均以“物化”的形式由物理化学的自组织运动达到一种和谐与呈现在这个“BZ”反应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物质颜料的自我催化另一方面又是主体和客体的交融最后使非生命系统中的简单成分被演化为一种复杂的模式和结构形成大自然和人类都难以想象的美丽壮阔的图画荣剑于北京锦都艺术中心 2008年6月14日
0
18311431550
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