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痕——宇宙智能的絕美印記

BZ藝術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2018年8月28日
非线性自组织结构的艺术结晶 ——对张芳邨BZ艺术绘画的科学浅析(中英版)
2018年8月28日

a.jpg

愛之痕——宇宙智能的絕美印記

  2015年6月夜讀《愛之痕》 隨感

 文/高歌(中國航空航天科學家) 

高歌,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航空研究院新技術研究所所長,Gao-Yong理性湍流理論創始人。歷任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中國航空學會、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中國人體科學學會理事,第七至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長期從事流體力學、工程熱物理及宇宙演化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曾榮獲首屆航空金獎、首屆光華特等獎。1984年,沙丘駐渦火焰穩定器的設計研究成果,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同志稱之為:“一項為中國人民爭氣的重大發明!”現已應用於中國多種軍用航空發動機。另外,在直升機旋翼鋸齒形傾斜尾緣技術、碟型飛行器設計與研究、龍捲風加力燃燒技術等方面也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当我漫步在张芳邨BZ艺术的大千世界中,一種被純潔之美的精靈引發的心靈震盪和眩暈突然攫住了我的心竅,無處不在的“超我”化作絲絲漣漪融入了絕美的宇宙畫卷之中,耳邊突然迴盪起50年前青年時代最喜愛的愛情歌曲“西波涅”的旋律:“西波涅,你像森林、像海洋、你像朝霞一樣……”

b.jpg

即便是森林、海洋和朝霞,這些大自然最瑰麗的美色也不足以形容BZ藝術的絢爛、魅力和底蘊!這是因為在BZ藝術中處處昭顯著宇宙的睿智和大自然的永能與神性,宇宙中最重要的非線性自組織原則在BZ繪畫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宇宙大爆炸耀眼的光芒到暗宇宙的幽冥境界,從銀河星雲的斑斕到大洋深處珊瑚礁石的美艷,從太空靛藍的深邃到藍寶石精湛的脈紋,從宇觀到微觀到超微觀……到處都是自組織的分形圖形,這就是天人合一的BZ藝術的情操與境界!

非線性科學以及其耗散結構理論、混沌理論、自組織分形理論,在二十世紀末葉一度被稱為堪與相對論、量子力學並肩比美的世紀鉅作。但是非線性科學最終功虧一簣,並未獲得它本應獲得的桂冠。原因在於非線性科學的精髄、自組織結構鮮活的靈魂,科學家們尚未認識到倍息宇宙對物質宇宙的指導作用,這使得非線性科學未能突破狹義科學的範疇。

c.jpg

但是非線性科學發展的缺憾在BZ藝術領域被率先突破了! BZ繪畫絕不是單純的化學物質的振盪反應、染料的滴淌潑灑,更不是畫家恣意瘋狂的塗鴉; 相反,它是畫家靈性與宇宙智能極致諧振的產物。

宇宙的精靈在星程中謳歌:“在‘​​愛之痕’裡,只有愛,只有光,只有永恆的祝福和生命樂章不息的律動。”這就是至高至美的大愛,至真至純的深情。

我們是光,因為我們照亮了一切;我們是愛,因為我們包容一切;我們是歌者的韻律,因為我們每一刻心靈的顫動,都發出歲月高貴的迴聲,在一次次喚醒一個個沉睡的心靈。

 d.jpg

我們是堅貞,在一次次挫折與困苦中,勇敢堅強與不屈,所以我們有內心的安然、澄明、無滯的真情。

歲月證明,我們的愛無悔,我們的青春無悔,我們的心靈無悔,因為我們在成為親密無間的永恆。这就是张芳邨输入到BZ艺术中的活的灵魂!非线性科学所需要的宇宙智能的灵犀。

BZ藝術給人以美的陶醉與享受,它更給人以靈感與激情的啟迪:放開思想吧,去追求大自然的美色,宇宙的大道蘊含其中;用人心向善的愛去引導生活吧,無疆的大愛會使不死的生命走向光明;永遠堅守做人的正念吧,宇宙的智能和靈性將伴隨你人生的“愛之痕”融入永恆!

 高歌

本文撰於2015年6月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0
18311431550
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