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自然之鬼斧,成心灵之神功
——张芳邨艺术观想
文/高岭(Bekende kunskritikus)
张芳邨的艺术是神奇的,因为他借助于自己研制的矿物质颜料,Op doek、纸张和瓷板上,幻化出难以言表的绚丽色彩;张芳邨的艺术选择是离奇的,因为他曾经是写实油画的行家里手。当我们看到这一张张被张芳邨称之为“BZ艺术”的画作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了解了他曾经孜孜以求所达到的写实油画技艺水平的时候,巨大的反差必然让我们首先提出这样的疑问,即放弃了人工的绘画技巧,这种天成之作是否还能称之为艺术?
在二维平面媒介上娴熟并且优美地描绘所见和所想的事物形象,在摄影出现之前,曾经是画家们的特权——他们殚精竭虑地寻求各种方法来模仿、再现甚至拟人化周遭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和景致,并且积累起丰富的描绘技巧和方式传统。即便是摄影术以及20世纪后半期直至今天新的数字成像技术对物象再现的逼真与清晰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画家们依然在描绘具体的社会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自然的山石树木还有抽象的视觉意象等方面,拥有值得炫耀、被称为天才禀赋的手头的技能。
然而张芳邨却在西方现当代艺术史中强烈地感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绘画模仿和再现能力的挑战,认识到围绕着模仿和再现所建立起来的艺术观念,除了能让我们和事物的表象无限接近之外,却无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因为事物的本质,或者说世界的真相,从今天科学技术的成果来看,已然大大超越了既有的绘画视域和语言框架,它需要并且呼唤着全新的艺术观念,更期待着全新的视觉形象的出现。与作为宇宙的宏观和微观整体世界相比,千百年来人们摸索和积累下来的描绘事物景象的手段和方法,是如此的单薄、有限和片面,都是站在世界之外对其中的一个侧面、一个节点、一个部分的形色幻象的描绘,此时能够感知整体世界的灵性已然与万物世界分别,世界被肢解为一个个对象而包围和吞噬着我们的生命存在。真正的艺术态度应该是从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之中,不是去刻意地描摹和分别现实中的芸芸众物,而是把所有的物连同它们的生命存在交还给它们自己,让它们自己选择在整体世界中的存在方式。
在艺术真谛和世界真相之间苦苦挣扎、屡经挫折的张芳邨,再也不愿意站在世界的对岸来描绘世界。他放弃了写实油画,放弃了前人积累并且传承下来的、他多年的苦练精湛掌握的手头功夫。在无数次的跨学科阅读和思考之中,在日以继夜的试验和研究之后,他竟然在化学振荡反应原理中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形象变异和色彩样态。他谦逊地将自己受到俄罗斯著名化学家别罗洛夫和柴波廷斯基化学振荡反应原理支持的新的色彩呈现艺术命名为BZ艺术,而事实上,正是他作为一位画家的独具慧眼,才使沉寂很久的化学反应无法控制的自组织色彩奇幻,Op doek、纸张和瓷板上成为映照人类的灵性与万物世界相互交融的一种独特方式。是他让大自然中的几种基本色彩元素的相互作用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并且有程序地烙印在人们熟悉的绘画媒介上,这其中的反复试验和摸索,实为一般艺术家的天性所难以企及。
眼前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奇彩画作,不假笔触和手工描画,却因随着颜料在时间中的化学作用而沉淀和固定下来。就其对原有一切绘画形式和法则的突破而言,大有当年杜尚不假人工制作,直接将小便器搬入展厅视为艺术作品之势。这是张芳邨笃定的艺术观念使然,因为某物或某种现象能够成为艺术,并不一定要创作主体在呈现过程中的全程参与和人为控制,大自然中的一切原本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轨迹和发展逻辑,也就是如其所是的自在状态。艺术家所要做的就是学会尊重事物,学会选择事物,将不同事物的因子挑选出来,让它们自己相互吸引或排斥,相互交融或化合。
与杜尚选择现成品来嘲讽和抵制绘画的人工技巧和因循守旧的艺术观念的大跨度革命相比,Zhang Fangcun kunsmatigheid van ondervraging en meer gerig deurbraak skildery,Omdat hy dit durf waag om die probleem van die skildery in die gesig staar,敢于在二维平面的限定性中,超越描绘形象的一切手段和方法,让形象自己生成为形象,Laat jouself die verandering van die kleur van my ware。于法度中求无法,于有相中见变相;有中求无,无中生变,变中显幻。这种对二维平面形象的坚持,杜绝了长期以往绘画主体对画面形象的自我预设和技巧完形,只留下创作主体对平面可能形象的心理预期和事先对基本色彩元素的选择配制,而最后画面真正形象的诞生则是由大自然伟力的鬼斧造就。
如果张芳邨沿着杜尚所开创的思路走下去,他会在大自然中挑选那些见证着天地千万年自身运动的多彩石块、木片等等自然物来作为艺术品本身……但是,他选择了留在二维平面之中,因为他依然钟爱平面艺术,依然相信平面艺术里绘画的可能性,只是他所钟爱的绘画现在不再需要他亲手涂绘——它会自己组织,自己发生反应和作用,自己幻化出难以想象的形与色。
张芳邨没有挪用自然中的现成物来作为视觉的提示物,但是他却选择并且假借自然中的色彩元素并且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出比肩甚至超越自然鬼斧神工的新的视觉形象的世界。对于这个变化莫测、丰富异常的视觉的世界是否为艺术作品,已然不是重要者,因为艺术作品的边界和内涵今天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突破和更新。egter,重要的是,张芳邨曾经是一位格外注重手工技巧的油画家,他始终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来抚摸世界,现在,他找到了比抚摸世界更为通透的方式来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那就是让世界自己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而他自己的灵性就融合在这美丽的光彩之中。这或许就是一种全新的更广阔意义上的艺术。
kaoliniet
2017年9月13-14日
kaoliniet:艺术批评家、美术学博士、kurator,被国内美术出版媒体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活跃、最有影响力的26位艺术批评家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