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提出者:
杨卫
湖南益阳人。先后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吉林艺术学院,1991年开始工作生活于北京,为较早一批职业艺术家。曾作为“艳俗艺术”的代表艺术家活跃在上世纪90年代,2000年后转入艺术批评与策划。2002年参与筹建北京犀锐文化艺术中心,担任该中心主持。2003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参与创刊《艺术评论》杂志,担任首席编辑。2006年至2009年担任宋庄艺术促进会艺术总监。现为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会员,Çin Sanatçılar Derneği Üyesi,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科学与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湘籍艺术家联谊会会长,Tianjin Güzel Sanatlar Akademisi'nden Misafir Profesör,吉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芳邨的作品触及到很多,尤其触及到我们不擅长的科学。作为一个个案,张芳邨先生做得非常充分,因为他的作品涉及到我们美术界过去很少谈论的问题,所以他做得非常充分。
《爱之痕》这本书我以为是一本画册,打开原来是一本书,书里涉及很多内容,包括他自己的成长历史,包括对艺术史的梳理,包括对科学的丰富等等,也就是说他提供了一个途径让我们走近他。
这样一个艺术家,我始终觉得他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并不在我们的艺术潮流当中,他在一个跟随的艺术脉络而成长,但是又另辟蹊径的一个艺术家。他很知道自己的位置,也很知道如何让我们去了解他、走近他。这点,张芳邨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做了大量的准备,知道自己如何在艺术史或者在艺术格局里面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甚至某种意义上比我们都清楚,这是第一点我感觉到的。
第二,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这两者之间有相似的东西,都是在探索存在的秘密,科学也是在探讨这个东西,艺术也是在探讨这个东西。
从古至今,艺术都在触及科学的触点,文艺复兴时期就是因为触及到这些东西,才有了文艺复兴。但是有一点是不一样的,他们触及这些科学并不是为了往科学的方向走,而是把科学的方法引入到艺术里面来,使我们通过艺术的方式理解我们的存在和生命,而不是往科学的途径拓展,这点还是蛮清晰的。
包括达芬奇很多科学试验并没有完全继续下去,到一定时候就停止了,为什么停止了?我个人觉得他可能是觉得如果再走下去就会变成一个科学家,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不会有太大兴趣,在他那里,科学的开始也是最终为艺术服务。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想到一个例子,我们知道中国有几个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林语堂曾经是被提名的一个作家,但是晚年他的兴趣转向研究中文打字机,这个技术在当时太前端了,他花了几年时间研究中文打字机,浪费了大量生命,如果林语堂把巨大精力用于写作,可能以他的文学造诣不只是现在的造诣。艺术家促进科学并不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如何把它拿过来用才是目的。
üçüncü,张芳邨先生的作品有两个东西,也是他艺术的特点,但是也是不清晰的,也就是说他最终的东西就是我们说的形式,形式是重要的还是过程重要?对张芳邨先生来说两者都重要,我觉得如果这两者不分清楚的话,可能会模糊掉,也就是说可能会变成自己一个弱势,最终使我们或者观众不知道从什么角度理解你的作品,是最终通过形式去理解呢?还是你这个过程,也就是说你的材料包括自动绘画的过程更重要,这两者中间最终还是要清晰,当然如果分离出来以后,你的绘画就变成了观念绘画。如果我们说把过程变得很重要,也就是说化学反应包括自动生成的这些过程能够发展出来以后,它就变成一种观念式绘画或者观念式的艺术。如果还是形式重要,它就是抽象绘画,至于抽象绘画用什么方式成型的或者怎么做的,不重要,观众不会去关心这个东西,他关心的是结果。这个之间可能还要去逐渐清晰化。
说到这里,我和孟禄丁也探讨过,他在做一个自动生成绘画,他在那儿倒油气,通过一个机器运转然后形成一个画面,这是抽象绘画还是观念绘画,我们也探讨过,我说你不把这两个东西清晰的话,可能会变成你的一个弱势,其实某种意义上你已往前走了一步,但是别人看不见。这个东西我想可能接下来也需要梳理。如果清晰化以后,可能你的作品会发生一些变化。
这些黑白作品,我个人很喜欢,但是展出方式可能需要发生一些变化,目前的展出方式还是经典式的抽象绘画的展出方式,是绘画的展示,但是如果强化观念成分,我觉得没有必要用镜面和框子,要通过你的作品展示你的生成过程,也就是展示观念。这个东西在西方也有很多,我们去看博物馆,呈现方式实际是让我们去走进它的作品,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在画廊展出,这很容易变成了经典模式的绘画,而不是看到作品本身的关系。
从这个义意义上来说,你的展出方式需要发生变化,你的气象就明朗了,这种明朗就带着观众走进你的作品,而不是前面的工作做得很好,让我们了解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张芳邨先生作为一个独特案例,使我们看到了您和很多艺术家不同的,但是它的气象并不明朗,至少我现在看到的并不明朗。我也很希望通过这次展览,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够看到张芳邨先生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能不能通过个人艺术的探索和实践走出来,这是我所期待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