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来自银河论张芳邨的BZ艺术

Paintings Come from Galaxy: An Ism of Zhang Fang-cun’s BZ Art
2018Ar 28 Lúnasa
色彩的解密与革命——张芳邨“BZ艺术”解读
2018Ar 28 Lúnasa

1BZ艺术原创布·创世纪1号作品_副本.jpg

绘画来自银河论张芳邨的BZ艺术

文/夏可君(著名艺术批评家)

艺术的神秘在于记忆的唤醒艺术的天才来自于自身生命中神秘记忆的萌发尤其是唤醒那遥远的宇宙记忆霍金不是说过最为神秘也最为让人感动的是宇宙中那遥远的相似性艺术家就仿佛如同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这可感的与不可感的相似性只是对于艺术家更多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与宇宙发生节律性的共感艺术的秘密就在这里闪烁出来

艺术家一直在寻找这来自于宇宙相似性的隐秘共振以自己发明的色彩与形式释放隐含在质料中的宇宙能量使之获得精神共感的形式这就要求艺术家去寻找独特的质料通过独特的运作导致能量转变艺术的形式语言一旦显现出来就导致颜料的质量改变这也正是当代艺术为何不断要求突出材质本身的质料感就是要触动引爆其“质量改变”通过艺术家个体的想象力把自然材料转化出精神的共通感受让材质呈现出令人心醉神迷的形式感

艺术家张芳邨以其独特的BZ艺术给当代艺术带来了新的艺术景观与艺术奇迹这是艺术家发现与发明了独家的BZ颜料和溶剂让矿物质颜料更为水溶性与吸纳性但又更为具有火热的质感导致水性与火性的奇妙融合彻底改变了材质本身的质感而且艺术家在画布、ríspháipéar、玻璃或亚克力板瓷板或瓷器上用特制的溶器盛上已调配好的颜料在算好调配比例和先后步骤后画家也基于宇宙三原色红、buí、来达到其想要的画面整体色调的间融感随后陆续添加实验BZ艺术颜料和溶剂导致画面出现复杂的画面视觉效果而且BZ艺术有着自身发明的绘画能量公式E=mntf/s除以6.25其中Z材料介质光度,Aonad:1级—7级t代表BZ艺术绘画反应所需要的时间,Aonad:(s)秒f 代表振动频率,Aonad:赫兹(Hz)S代表BZ艺术绘画所需面积,Aonad:(m)平方米;6.25是BZ艺术宇宙常数k而且画面一般要经过几天的自组织运动最终呈现艺术家渴望的BZ艺术作品

2BZ艺术原创瓷板·创世纪2号作品,BZ介质瓷板55cm×55cm,2014年创作 祥云中飞出的宇宙卫士——火红的金狮,.jpg

通过这个“配方”的各种重要参数让我们看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配合其中有着介质的“光度”——新颜料释放出的光感超过了油画已有的光感更为绚烂也更为流动这也是艺术家第一次解决了瓷板画上颜料相溶的难度而“时间性”——这正是中国艺术要贡献的原理充分让时间起作用是时间在做过是时间“养化”的艺术绘画就是“养画”!而振动“频率”既是自组织运动与振动后留下的痕迹也是振动本身就应和着自然宇宙的“节律”也要求艺术家寻求艺术形式与宇宙节律之间的感应关系而绘画的“面积”则是画面平面的空间场颜料可以伸展的空间在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张力关系置于宇宙“常数”则是充分利用宇宙已有的比率达到材质最大的“可塑性”如果我们回到艺术家与颜料共通运作的动作而艺术不过是独特的动作呈现艺术家就是让BZ颜料产生化学振荡反应加入催化剂使之更为生动多样导致矿物质的不同粘合与化解通过不断地生成与混合以及持续的微妙振荡形成美妙无比的纹理与痕迹

我们就有必要思考BZ艺术的实验与创作所带来的独特艺术原理

ar an gcéad dul síos,这里有着艺术与科学的内在对话通过化学反应与自组织的生成来形成画面形式语言这是艺术语言的一种独特生成方式与生产方式BZ艺术把材料向着科学的元素性关系还原把元素性向着生命质感还原并最终在视觉的流动性与宇宙的心象之间获得共感

3BZ艺术原创纸·创世纪3号作品BZ介质纸,180cm×97cm, ,15.71平尺,2014创作.jpg

An dara dul síos,艺术家的探索性还体现在不同材料上的生成因此生成的画面特质也不同这是世界的多样之美瓷板画上的热度与色料开始几乎不可能的相融(这是传统所没有解决的问题被BZ颜料所改变)玻璃上的光滑与纯粹度(既有着光滑的质感又有着色彩的透明度)纸上的流动融合性与细微性(这也是传统水墨所不具备的张力水性与火性的内在相溶)布上则更加体现微妙的色度与幽微的神秘(如同创世记系列上的纯粹单色与内在的幽秘感)

再其次就BZ艺术与中外艺术史的关系而言如此流动着的色彩一方面不同于张大千等人的泼彩BZ艺术是利用颜料自身的震动所留下的痕迹看起来是质料自身的自动生成但其实有着艺术家的主体控制另一方面又与波洛克的滴洒绘画不同波洛克更为强调必然的控制看似偶然其实有着线条上回旋的节奏与叠化尤其是生命主体及其欲望的发泄与回旋感尽管之前艺术家画过与波洛克的炫舞线条异常相似的作品但线条更为细密与柔美而一旦艺术家更为接近BZ艺术本身的材质自组织原理就更为顺着材质本身的震动而塑造画面更为自然化充分利用了材质本身的可塑性(plasticity)如此尊重材质本身的可塑性也许是来自于中国水墨艺术的启发中国艺术强调顺应自然的变化尤其是水性的生成流动此自然的可塑性乃是中国当代艺术可能贡献的原理这是回到一种西方神学《创世记》的语言一种在混沌中普遍性光感显现的元语言如同艺术家自己把自己的作品命名为《创世纪》所对应的!

4BZ艺术原创玻璃·创世纪4号作品,BZ介质玻璃,75cm×38cm,2015年创作,2.56平方尺.JPG

接下来令人惊叹的是BZ艺术乃是一种来自于银河的艺术当我们纯粹面对BZ艺术的画面语言惊讶其色彩的绚烂与丰富多变这给绘画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艳丽色彩其红色黄色既有着单纯性还有着浓度有着质感以其火焰般的燃烧似乎点燃了绘画!其肌理感似乎是绘画燃烧后的美妙幸存物BZ的绘画语言乃是一种原初语言是对宇宙语言的本源记忆!看到那些色彩斑斓的作品那些流动着的画面让我们惊叹艺术再次回到了天空似乎这是来自于银河的绘画!这是一种迷人的宇宙记忆颜色如此灿烂㶷烂充分发挥了材质的可塑性与吸呐性唤醒高温的宇宙能量让画面好像燃烧起来如此炽热如同银河的流层这是银河的绘画这是一种新的能量美学BZ艺术乃是释放能量粒子使之改变呈现出隐秘微粒子的痕迹流动与呼喊的爱之痕整个画面的图像似乎万物在开放万物如花似乎还在绽放还在涌动传达出艺术家的宇宙之爱

最后,BZ Art,让我们可以重新思考另一种艺术的可能性这就是技术与自然的关系它越是技术化却越是看似自然这是与日本艺术的不同后者越是自然却越是人为技术化越是少其实是更为人为地减少中国当代艺术却看起来如此技术却在于激发自然的潜能把西方式抽象向着自然的质料还原

e (2).jpg

一种新艺术的出现乃是通过生命的机缘而发现一种独特的材料通过独特的技法释放出内在的能量并使之获得独特的形式使之释放出独特的精神能量此能量可以感染每一个来到作品前面的观众以此打开未来的能量空间其中有着艺术的难度而其难度则有显得异常自然随机异常美妙与丰富

尤其是在布面上的《创世纪》系列无疑是绘画上的经典作品那些颜料留在布上的流散痕迹如此美妙如同花迹看似细密画抑或好似昆虫世界的迷宫万物都在那里隐秘地游戏与生长又还好似还在膨胀的宇宙宇宙遥远的相似性在这里留下慷慨的痕迹隐含着的痕迹爱意还在隐秘地漫延是的绘画是供我们来呼吸的这是宇宙所给予我们的生命粮食

夏可君

2017.9.1

6BZ艺术原创纸·创世纪3号作品BZ介质纸,180cm×97cm, ,15.71平尺,2014创作(局部).JPG

夏可君哲学家艺术批评家、Coimeádaí。已经出版个人著作近十部他试图以“余”的哲学概念在古今中西之间找到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一条新的道路并试图以“余象(Infra-image)”与“虚薄艺术”(Infra mince Art)无维度“默化”与“虚托邦”等概念形成一系列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系统思考让人中国当代艺术具有新的贡献重写现代性

Fág freagra

Ní thabharfar do sheoladh r-phoist a fhoilsiú.

0
18311431550
BZ